2024-08-02 15:37:41 | 高考网
![]()
1、在山东2023的山东石油化工学院英语综合分数线是491,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190253;
2、在黑龙江2020的山东石油化工学院英语文科分数线是420,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17779;
3、在湖北2020的山东石油化工学院英语文科分数线是468,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30875;
4、在甘肃2020的山东石油化工学院英语文科分数线是476,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19652;
5、在山东2020的山东石油化工学院英语综合分数线是485,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200944;
6、在四川2020的山东石油化工学院英语文科分数线是488,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41994;
7、在河北2020的山东石油化工学院英语文科分数线是503,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37824;
8、在江西2020的山东石油化工学院英语文科分数线是507,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30572;
9、在辽宁2020的山东石油化工学院英语文科分数线是519,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15725;
10、在青海2019的山东石油化工学院英语文科分数线是438,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在4026;

| 序号 | 专业名称 | 年份 | 省份 | 科目 | 选科 | 最低录取分数 | 最低位次 | |
|---|---|---|---|---|---|---|---|---|
| 1 | 英语 | 2023 | 山东 | 综合 | 不限 | 普通类一段 | 491 | 190253 |
| 2 | 英语(招英语考生) | 2020 | 黑龙江 | 文科 | - | 本科二批A段 | 420 | 17779 |
| 3 | 英语(外语语种英语) | 2020 | 湖北 | 文科 | - | 本科二批 | 468 | 30875 |
| 4 | 英语(招英语考生) | 2020 | 甘肃 | 文科 | - | 本科二批 | 476 | 19652 |
| 5 | 英语 | 2020 | 山东 | 综合 | 不限 | 普通类一段 | 485 | 200944 |
| 6 | 英语(招收英语语种考生) | 2020 | 四川 | 文科 | - | 本科二批 | 488 | 41994 |
| 7 | 英语(只招英语语种考生) | 2020 | 河北 | 文科 | - | 本科批 | 503 | 37824 |
| 8 | 英语 | 2020 | 江西 | 文科 | - | 本科二批 | 507 | 30572 |
| 9 | 英语 | 2020 | 辽宁 | 文科 | - | 本科批 | 519 | 15725 |
| 10 | 英语 | 2019 | 青海 | 文科 | - | 本科三批 | 438 | 4026 |
| 11 | 英语 | 2019 | 山东 | 文科 | - | 本科批 | 517 | 42265 |
| 12 | 英语 | 2019 | 江西 | 文科 | - | 本科二批 | 517 | 30110 |
| 13 | 英语 | 2019 | 安徽 | 文科 | - | 本科二批 | 520 | 40642 |
| 14 | 英语 | 2019 | 辽宁 | 文科 | - | 本科批 | 526 | 14615 |
| 15 | 英语 | 2018 | 青海 | 文科 | - | 本科三批 | 411 | 4052 |
| 16 | 英语 | 2018 | 内蒙古 | 文科 | - | 本科二批 | 423 | 17222 |
| 17 | 英语 | 2018 | 甘肃 | 文科 | - | 本科三批 | 433 | 24615 |
| 18 | 英语 | 2018 | 湖北 | 文科 | - | 本科二批 | 451 | 40997 |
| 19 | 英语 | 2018 | 广东 | 文科 | - | 本科批 | 482 | 64244 |
| 20 | 英语 | 2018 | 河南 | 文科 | - | 本科二批 | 483 | 61193 |
| 21 | 英语 | 2018 | 河北 | 文科 | - | 本科二批 | 493 | 39724 |
| 22 | 英语 | 2018 | 贵州 | 文科 | - | 本科二批 | 503 | 34678 |
| 23 | 英语 | 2018 | 安徽 | 文科 | - | 本科二批 | 505 | 43172 |
| 24 | 英语 | 2018 | 辽宁 | 文科 | - | 本科批 | 508 | 15459 |
| 25 | 英语 | 2018 | 江西 | 文科 | - | 本科二批 | 510 | 32940 |
| 26 | 英语 | 2018 | 四川 | 文科 | - | 本科二批 | 511 | 51739 |
| 27 | 英语 | 2018 | 山东 | 文科 | - | 本科批 | 513 | 47060 |

高考网(https://www.30gaokao.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山东石油化工学院简介的相关内容。
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由山东省人民政府设立的全日制公办普通本科高校。
追溯学院历史,学院前身为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2003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和胜利石油管理局在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基础上,合作举办石油大学胜利学院。2005年3月,学院更名为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2021年1月,经教育部同意,学院转设为省属公办普通本科高校——山东石油化工学院。2022年2月18日学院正式揭牌,开启了跨越发展新征程。高考网
学院坐落在黄河入海口、我国重要的石油工业基地——山东省东营市,占地面积1174亩,校舍建筑面积37.48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4亿元,图书馆纸质图书99万余册,电子图书141万余册,电子期刊96万余种。建有山东省高校碳中和能源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省高校非常规油气高效勘探开发特色实验室、山东省高校碳中和绿色能源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山东省高校黄河流域化石能源绿色低碳开发与转化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省智慧油田大数据发展创新实验室、山东省大数据人才实训基地、山东省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等上级科研平台7个,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碳中和联合研究院依托学院建设,碳中和现代产业学院入选首批山东省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名单。建有石油装备、能源科学等各类实验中心和实训室197个,油气开发工艺与装备、深层致密油气、智能信息处理、化工本质安全与控制、机械表面工程与摩擦学、绿色制造与智能控制工程等市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6个。
学院现有教职工604人。专任教师475人,其中高级职称180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7.9%;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453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95.4%。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加拿大工程院院士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山东省教学名师”2人、“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1人、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人,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学院面向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在校生9400余人。
学院设有石油工程学院、化学工程学院、智能制造与控制工程学院、经济管理与文法学院、教育与现代媒体学院、大数据与基础科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生物医药与护理学院等7个教学院,开设石油工程等39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教育学、艺术学、医学、法学等9大学科门类,形成了以石油、化工、机械等工科为主,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结构体系。现有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一流本科课程5门,山东省高等学校课程联盟优秀共享课程3门,山东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上线课程14门。
“十三五”以来,学院承担国家863项目、国家973课题、国家重大专项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计划、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山东省农业重大应用技术创新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等各级教科研项目620余项。获市厅级以上教科研成果奖520余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中国石油教育学会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山东省教学成果特等奖4项、山东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技术发明特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中国图学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10项;授权发明专利227件,其中国际发明专利41件;实施转化48件,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950余篇,其中SCI、CSSCI论文730余篇;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3部,专著8部。
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高水平国家级竞赛中获奖880余项,其中一等奖及以上80余项。在山东省ACM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等省级竞赛中获奖1320余项,其中一等奖及以上320余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累计立项96项。在第八届山东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斩获金奖,取得历史性突破。近三届毕业生中有674名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其中191人考取中国科学院、“双一流”建设高校研究生。近三年毕业生年终就业率均在92%以上,毕业生质量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十四五”期间,学院将围绕“立足东营,融入山东,面向全国,对接石油石化、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绿色化工等行业需求,引领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办成一所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类专业特色鲜明、省内有较大影响的高水平应用型普通本科高等学校”的办学定位,坚持“高端”“特色”“开放”的办学思路,牢记使命、培根铸魂,担当尽责、主动作为,聚焦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聚焦一流学科建设,聚焦产教深度融合,致力于成为培养石油石化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致力于成为解决石油石化和新能源领域工艺设计、应用技术创新问题的研究中心,致力于成为东营市、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为更好地服务国家能源战略需要、更好地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024-07-25 01:43:32
2024-09-11 19:13:57
2024-09-10 03:17:10
2024-07-14 10:51:31
2024-09-09 05:23:00
2024-09-10 03:4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