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高考网小编整理了吉林农业大学在哪里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大家。
本文目录一览:

吉林农业大学在哪里
一、吉林农业大学在哪里
吉林农业大学地址在吉林省长春市新城大街2888号,该校是吉林省省属重点大学、吉林省人民政府与农业农村部合作共建大学,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二、吉林农业大学介绍
吉林农业大学坐落于吉林省省会长春市,是吉林省省属重点大学,吉林省人民政府与农业农村部合作共建大学,吉林省人民政府与中国工程院共建的“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吉林研究院”建设依托单位,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首批教育部、国家外专局“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省属高校,首批50所“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国家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
吉林农业大学前身是******西满分局于1948年在黑龙江省创建的农业干部学校,1950年变更为黑龙江农业专科学校,1956年更名为北安农学院,开始四年制本科教育。1958年,北安农学院、长春畜牧兽医大学、长春农学院筹备处合并成立长春农学院,周恩来总理亲笔题写校名。1959年,学校更名为吉林农业大学。经过70年的建设与发展,现已成为以农业和生命科学为优势和特色,农、理、工、医、文、管、法、教、经、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是国家和区域农业、农村发展不可替代的、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科技创新和推广服务基地。
学校设有16个学院,1个研究生院和1个直属教学部门。是我国首批具有学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省属院校中最早获得博士学位授权的高校。拥有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3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1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部委级重点学科和13个省级特色高水平学科。
学校现有教职工1884人,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5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9人,国家突出贡献专家5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4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5人,国务院特贴专家48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8人,“长白山学者”特聘教授7人、讲座教授5人,吉林省高级专家26人,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50人;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首批吉林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黄大年式科研团队”1个。2018年获批“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8880人,其中,本科生15596人,硕士研究生2630人,博士研究生339人,留学生315人。有在籍函授生4136人。现有63个本科专业,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3个省级特色专业,9个省级品牌专业,15个省级特色高水平专业;各类实践教学基地373个。2001年和2007年在两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中均获得“优秀”,2016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2017年在全省率先实施跨专业门类大类招生培养改革,2018年再次获得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多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始终处于全省高校前列,是“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高考网
学校现有科技部食用菌新种质资源创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小麦和玉米深加工国家工程实验室、人参新品种选育与开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动物生产及产品质量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参茸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等18个国家和部委级科研平台,60个省级科研平台。“十二五”以来,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760项,科研经费达到11.78亿。获国家和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211项,省科学技术奖获奖数量和质量连续多年位居省属高校首位。主办期刊《吉林农业大学学报》《经济动物学报》分别入选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与省农业农村厅联合成立全省首家吉林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形成了以校地合作的“安图模式”、校村合作的“民乐模式”、校企合作的“博瑞模式”、精准扶贫的“好田模式”和国际合作的“赞比亚模式”为标志的科技服务体系,累计创造技术增收200余亿元,荣获省政府首批科技成果转化贡献奖(单位)。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先后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意大利、俄罗斯、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南非、赞比亚等国家的82所院校、机构建立了校际交流合作关系。是“‘一带一路’南南合作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理事成员单位,代表国家援建的赞比亚农业技术示范中心被誉为“南南合作典范”。与意大利卡麦利诺大学联合开展合作办学,是中国政府和吉林省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院校。作为中方实施主体大力开展中国政府、赞比亚政府、美国盖茨基金会三方合作;在赞比亚大学建立“中赞学院”,开展境外办学;是吉林省第一所开展国家级援外培训的省属高校和第一个开展国家“走出去”境外人力资源培训单位。
学校占地1353公顷,其中,校园占地面积319公顷,教学、科研基地1034公顷,总建筑面积80.9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28亿元,图书馆藏书285万册。学校与5A级风景名胜区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相毗邻,校园规划别致,景色怡人,素有“花园学校”之美誉。
建校以来,学校秉承“明德崇智、厚朴笃行”的校训,始终坚持,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走出了一条“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特色办学之路,培养和造就了包括省属单位首位院士在内的10余万优秀学子。2016年,学校党委被评为吉林省高校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标兵,并作为全省高校系统唯一代表被评为吉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标兵。

专接本考试内容是什么?专接本升入的院校有限制吗?考试如何录取考生?难度有多大?
“专接本”问答
作者:教务处
1、问“专接本”与“专升本”、“专转本”有什么不同?
答:“专接本”是指在籍专科生从三年级开始接读自考助学本科课程,不必经过入学考试,学生学完全部课程成绩合格,颁发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和主考学校共同颁发的本科毕业证书(国家教育部电子注册),符合条件的由主考学校授予相应学士学位。“专升本”是指已经获得专科毕业证书,经过全国成人高等教育入学统考录取后,升入成人高校或普通高校成教院学习(办学形式一般是业余形式如函授或夜大学)。“专转本”指专科二年级或三年级在籍学生经省招生部门统一招生考试录取后转到本省本科高校的二级学院脱产学习本科课程。
2、问:自考助学本科专业与面向社会开考的自考本科专业有什么区别?
答:“专接本”自考助学专业实行全日制授课形式,按原学校全日制在校生的要求管理。这些专业完全凭自学会有困难,需要进行学院的面授辅导。所学习的课程分成四类,即沟通课程、衔接课程、主干课程和实践与应用课程。前二类课程(约十门)可将校考成绩按不同比例计入最终成绩。而面向社会开考的自考专业考生平时学习形式不限,最终成绩只计自考成绩,不计校考成绩。
3、问:“专接本”自学考试的文凭是否得到国家承认?国外也承认自考文凭吗?
答:“专接本”学生参加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国家考试,文凭是国家承认的。目前为止,已有美、英、加、澳等26个国家承认我国自考文凭。这些国家相关院校承认我国自考部门颁发的学历证书,允许持有学历证书或单科合格证书的自考生进入这些学校学习,或攻读学位或免修、减修部分课程。
4、问:参加“专接本”自考助学专业的学习最短多长时间能学完一个专业?
答:最短只需两年左右时间即可完成学业。如果将进入专科院校的时间计算在内,完成专科和本科阶段的学习总共只需四年时间,和高中毕业在全日制本科院校学习的时间相同,比“专升本”“专转本”的时间要少。
5、问:什么是主考学校?“专接本”的主考学校有哪些任务?
答:“专接本”主考学校是由省考委遴选的专业师资力量较强的全日制普通高等本科院校。主考学校接受省考委的领导,对专科学校举办“专接本”的办学申请进行审核,制定考试计划、进行课程分类、选定教材、编写考试大纲、培训师资、指导与考核实践环节及毕业论文、对专科学校工作指导监督和检查,参与命题和评卷,在毕业证书上副署校印。目前江苏省“专接本”主考学校有26所。
6、问:“专接本”的课程如何设置和界定?
答:“专接本”专业的课程和面向社会开考专业的课程基本一致,但增设实践和应用课程(三门),删除换考课程(三门)。其课程由四部分组成:
(1)沟通课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公共基础课,5-6门。
(2)衔接课程指专业基础课,不超过5门。
(3)主干课程指专业课,一般为5门。
(4)实践与应用课程包括综合实践、知识拓展、选修课程、社会实践等,一般为3门,其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考核办法由主考学校确定,并由主考学校负责考核。
7、问:校考成绩如何计入最终成绩?
答:沟通课程和衔接课程如果在专科阶段均已学过,则其成绩作为校考成绩,其中两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校考成绩按100%计入最终成绩;其他公共基础课按40%计入最终成绩。有的主考高校规定外语成绩如已通过省组织的高校外语应用能力考试则该课程作为通过,有的学校规定申请学士学位的需通过四级考试,或自考成绩达到70分以上。衔接课程的校考成绩按30%计入最终成绩,如果在专科阶段没有学过有关课程,可在自考前学校自行组织模拟考试,其成绩作为校考成绩。
8、问:报名参加“专接本”学习有什么条件?怎样报名?
答:要求思想品德优良,遵纪守法;学习认真、刻苦;参加“专接本”专业与专科所学专业相同或相近。符合以上条件的我院三年级学生可根据自愿原则向院相关系提出申请,经教务处审核,并报主考学校同意,签订专科学校、家长、学生三方协议书后即可履行注册手续(根据省厅要求,开班人数应不少于30人)。
9、问:今年“专接本”的主考学校及开设专业有哪些?
答:根据我院学生的实际,与“专接本”有关的主考学校和开设专业为:南京审计学院(审计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网络),南京工程学院(数控加工与模具设计)等,其它专业正在积极筹备当中。
10、问:“专接本”的收费标准为多少?
答:严格按省物价局、省财政厅《关于规范培训收费管理的通知》(苏价费[2003]408号、苏财综[2003]157号文件)精神确定收费标准,并报相关物价部门备案实施。收费标准根据所学专业和主考单位的不同略有区别,每学年的学费约在5000-6专科学校学生拿本科文凭多了一条绿色通道。全省本科院校将与省内专科院校联合,以自学考试的形式实现相同或相近专业专科文凭与本科文凭的对接,其升入本科率有望达到70%。本月26日,在省教育考试院的组织下,省内本科、专科院校将在南京会商,细化有关内容。
记者昨天从市自学考试办公室获悉,这一文凭对接形式在业内已有一个新名词,叫“专接本”。4年前,苏州及省内的部分院校就已进行了试点,效果不错,很多专科生因此顺利拿到了本科文凭。这次已是大面积推广,全省大专院校都可参加。今年已确定推出“专接本”专业的本科院校主要集中在南京,其中有南京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师大、南京工业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工程学院、南京审计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南京邮电大学,另有苏州大学、扬州大学、江南大学、江苏大学、江苏工业学院、江苏技术师范学院、江苏科技大学、南通大学、徐州师范大学、徐州工程学院、淮阴师范学院、盐城师范学院,共有26所高校开设。
据介绍,“专接本”的升本途径是自学考试,由学生自愿报考,报考者同样不需要参加入学考试,其开设的专业原则上在自学考试目前面向社会开考的本科段专业中选取,并在面向社会的自考计划课程的基础上,增设实践与应用课程。与以往的在校大专生报考自学考试相比,“专接本”要求报考的本科专业与专科专业要相同或相近,以确保升本率的明显提高。据悉,“专接本”的升本率有可能达到70%。
据市自考办的负责人介绍,“专接本”的招生对象有2类,一类是列入国家计划,经省招生部门正式录取的各类专科学校的三年级在籍学生,另一类是经市招生部门正式录取的五年一贯制高职的五年级在籍学生。“专接本”的课程,专科学校会放在大三开始,而五年制高职校会放在五年级进行,一般只要二年,学生就能完成本科自考。“专接本”文凭由省考委发给自学考试本科毕业证书,主考学校同时附署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由主考学校授予学士学位。此学历列入国民教育系列,国家承认。“专接本”的考试时间设定为每年的4月和10月,刚出炉的相关规定已适用于今年10月的自学考试报考者,但全省高校的大规模招生将安排在明年春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编辑词条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业务培养目标: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机械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制造的基础理论,学习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受到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机械产品设计、制造及设备控制、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常识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力学、机械学、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工程材料、机械设计工程学、机械制造基础、自动化基础、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
3.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实验、测试、文献检索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
4.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其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
5.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及组织管理能力;
6.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主干课程:
主干学科:力学、机械工程。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机械工程材料、制造技术基础。
1、 培养规格
1.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就业领域:
(1)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
(2)数控编程与加工;
(3)机械设计与制造;
(4)机械电子工程;
(5)机械设备与管理;
(6)金属材料与热处理;
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行业发展趋势
加入WTO后,我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步伐加快,调整产业结构的国策,使我国迅速成为世界加工制造大国。随着外资企业的大量涌入,我国已成为加工制造业的重要基地之一。需要大量的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尤其是既能利用计算机进行机械产品的辅助设计,又能应用数控技术进行制造的人才非常紧缺,有着广阔的就业前景。
三、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就业前景
主要到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的工作。由于机械行业的重要性和庞大规模,需要一支庞大的专业人才队伍。今后一段时间内,机械类人才仍会有较大需求。具有开发能力的数控人才将成为各企业争夺的目标,机械设计制造与加工专业人才近年供需比也很高。 从机械行业发展来看,印刷机械、数控机床、发电设备、工程机械等重头产品前景仍看好。除了这些传统工业领域,该行业将进一步向机光电一体化发展,向光加工、环保这样的新兴领域拓展。
机械院校大连铁道学院
南通工学院
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太原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广西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沈阳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南京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华东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北京联合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武汉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华中理工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上海铁道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江苏理工大学
燕山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武汉理工大学
内蒙古工业大学机械工程系
西南(唐山)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福州大学机械工程系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机械学院
吉林工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
自动化专业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的学生要具备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自动检测与仪表、信息处理、系统工程、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和网络技术等较宽广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能在运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电力电子技术、检测与自动化仪表、电子与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管理与决策等领域从事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运行、科技开发及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信息处理、系统工程、自动检测与仪表、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和网络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较好的工程实践基本训练,具有系统分析、设计、开发与研究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
2.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较宽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电路理论、电子技术、控制理论、信息处理、计算机软硬件基础及应用等;
3.较好地掌握运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及自动化仪表、电力电子技术及信息处理等方面的知识,具有本专业领域1-2个专业方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4.获得较好的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及系统开发方面的工程实践训练;
5.在本专业领域内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
主干课程:
主干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过程工程基础、电机与电力拖动基础、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信号与系统分析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金工实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训练、电子工艺实习、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专业课程设计、生产实习等,一般安排在夏季学期。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相近专业:微电子学 自动化 电子信息工程 通信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电子科学与技术 生物医学工程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 信息工程 信息安全 信息科学技术 软件工程 影视艺术技术 网络工程 信息显示与光电技术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光电信息工程 广播电视工程 电气信息工程 计算机软件 电力工程与管理 智能科学与技术 电子科学与技术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数字媒体艺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数字媒体技术 信息与通信工程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电磁场与无线技术
开办院校
北京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比较]清华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比较]中国农业大学 [比较]北京理工大学 [比较]北京科技大学 [比较]北京工业大学
[比较]北京化工大学 [比较]北京交通大学 [比较]北京邮电大学 [比较]北京林业大学
[比较]北京工商大学 [比较]北京联合大学 [比较]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比较]北方工业大学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比较]北京服装学院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比较]北京印刷学院
天津
[比较]天津大学 [比较]南开大学 [比较]天津工业大学 [比较]天津理工大学
[比较]天津科技大学 [比较]中国民用航空学院 [比较]天津工程师范学院
上海
[比较]上海交通大学 [比较]同济大学 [比较]华东理工大学 [比较]上海大学
[比较]东华大学 [比较]上海理工大学 [比较]上海海事大学 [比较]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比较]上海电力学院
重庆
[比较]重庆科技学院 [比较]重庆大学 [比较]西南师范大学 [比较]西南农业大学
[比较]重庆工商大学 [比较]重庆邮电学院 [比较]重庆工学院
河北
[比较]华北科技学院 [比较]华北电力大学(本部) [比较]河北工业大学 [比较]河北科技大学
[比较]河北工程学院 [比较]河北理工大学 [比较]石家庄铁道学院
河南
[比较]郑州大学 [比较]河南大学 [比较]河南科技大学 [比较]河南理工大学
[比较]河南工业大学 [比较]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比较]郑州轻工业学院 [比较]中原工学院
山东
[比较]山东大学 [比较]石油大学 [比较]中国海洋大学 [比较]山东农业大学
[比较]青岛大学 [比较]山东科技大学 [比较]曲阜师范大学 [比较]山东理工大学
[比较]青岛科技大学 [比较]烟台大学 [比较]青岛理工大学 [比较]山东轻工业学院
[比较]潍坊学院 [比较]德州学院
山西
[比较]中北大学 [比较]太原科技大学
安徽
[比较]合肥工业大学 [比较]安徽大学 [比较]安徽工业大学 [比较]安徽理工大学
安徽工程科技学院 [比较]安庆师范学院 [比较]合肥学院
江西
[比较]南昌大学 [比较]南昌航空工业学院 [比较]江西理工大学 [比较]华东交通大学
[比较]东华理工学院 [比较]宜春学院 [比较]景德镇陶瓷学院
江苏
[比较]南京大学 [比较]东南大学 [比较]中国矿业大学 [比较]南京理工大学
[比较]南京农业大学 [比较]扬州大学 [比较]河海大学 [比较]江苏大学
[比较]江南大学 [比较]南京林业大学 [比较]南通大学 [比较]徐州师范大学
[比较]江苏科技大学 [比较]南京邮电大学 [比较]江苏工业学院 [比较]淮海工学院
[比较]盐城工学院 [比较]南京工程学院 [比较]常州工学院
浙江
[比较]浙江理工大学 [比较]浙江大学 [比较]宁波大学 [比较]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比较]绍兴文理学院 [比较]浙江科技学院
湖北
[比较]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比较]武汉大学 [比较]武汉理工大学 [比较]长江大学
[比较]武汉科技大学 [比较]三峡大学 [比较]中南民族大学 [比较]湖北工业大学
[比较]武汉工程大学 [比较]江汉大学 [比较]武汉科技学院 [比较]武汉工业学院
[比较]襄樊学院 [比较]湖南工程学院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湖南
[比较]中南大学 [比较]湖南大学 [比较]湘潭大学 [比较]湖南科技大学
[比较]长沙理工大学 [比较]湖南农业大学 [比较]南华大学 [比较]株洲工学院(湖南工业大学(筹))
[比较]湖南理工学院 [比较]湖南文理学院
广东
[比较]中山大学 [比较]华南理工大学 [比较]华南师范大学 [比较]广东工业大学
[比较]深圳大学 [比较]五邑大学 [比较]韶关学院
广西
[比较]广西大学 桂林电子工业学院 [比较]广西民族学院 [比较]桂林工学院
[比较]广西工学院
云南
[比较]昆明理工大学 [比较]贵州大学
贵州
[比较]贵州工业大学
四川
[比较]四川大学 [比较]电子科技大学 [比较]西南交通大学 [比较]成都理工大学
[比较]西南石油大学 [比较]西南科技大学 [比较]西华大学 [比较]四川理工学院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比较]攀枝花学院
陕西
[比较]西安交通大学 [比较]西北工业大学 [比较]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比较]长安大学
[比较]西安理工大学 [比较]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比较]西安科技大学 [比较]西安石油大学
西安工程科技学院 [比较]陕西理工学院 [比较]西安工业学院 [比较]西安邮电学院
青海
[比较]青海大学
宁夏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
黑龙江
[比较]哈尔滨工业大学 [比较]哈尔滨工程大学 [比较]黑龙江大学 [比较]哈尔滨理工大学
[比较]大庆石油学院 [比较]佳木斯大学 [比较]齐齐哈尔大学 [比较]黑龙江科技学院
吉林
[比较]吉林大学 [比较]吉林农业大学 [比较]长春理工大学 [比较]北华大学
[比较]长春工业大学 [比较]长春大学 [比较]东北电力学院 [比较]长春工程学院
[比较]通化师范学院 [比较]吉林化工学院
辽宁
[比较]辽宁工学院 [比较]大连理工大学 [比较]东北大学 [比较]沈阳工业大学
[比较]大连海事大学 [比较]沈阳大学 [比较]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比较]鞍山科技大学
[比较]大连交通大学 [比较]大连大学 [比较]沈阳化工学院 [比较]渤海大学
[比较]沈阳建筑大学 [比较]大连轻工业学院 [比较]大连水产学院 [比较]沈阳航空工业学院
[比较]大连民族学院
新疆
[比较]昌吉学院 [比较]新疆大学
内蒙古
[比较]内蒙古大学 [比较]内蒙古科技大学 [比较]内蒙古工业大学
海南
[比较]海南师范大学
福建
[比较]厦门大学 [比较]华侨大学 [比较]集美大学
甘肃
[比较]兰州理工大学 [比较]兰州交通大学
港澳台
[比较]香港科技大学 [比较]香港教育学院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清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机械电子工程: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大学
机械设计及理论: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燕山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重庆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车辆工程:吉林大学,同济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 500元左右。

2023吉林农业大学成人本科报名时间?
高考网(https://www.30gaokao.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2023吉林农业大学成人本科报名时间?的相关内容。
关于吉林农业大学成人本科2023年报名及考试时间安排,2023年吉林农业大学成人本科报考时间为上半年12月-3月,下半年6月-9月;考试时间为4月和10月,4月考试时间是4月15日、16日,10月考试时间是10月28日、29日。要报考2023年吉林农业大学自考的同学不要错过报名时间哦!吉林农业大学具体报名和考试时间当地教育考试院会在官网进行公布。
1、吉林农业大学自学考试
大部分省份的自考为2次,2023年4月时间安排在4月15-16日,10月自考时间安排在10月28-29日,考生需要在考前1-2个月进行报名。
2、吉林农业大学成人高考
成人高考报名通常在每年的8月底-9月初进行,2023年成人高考时间为10月,属于全国统考,由组织统一考试,省统一组织录取,每年只举行一次考试,考生如果想要参加考试需要提前进行报考,如果错过报考就只能等到明年再报了。
3、吉林农业大学开放教育
开放教育每年有春季和秋季两次入学机会,春季入学时间为3月份,报名时间为12月到次年3月,秋季入学时间为9月份,报名时间为5月到9月份。
2023年吉林农业大学成人本科预报名,有意向的同学也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咨询。相关院校继续教育学院的招生老师坐标长春市,长春市自考和成考还有更多有想了解的欢迎提问!吉林农业大学成人本科预报名地址:
以上就是高考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吉林农业大学在哪里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相关文章关注高考网:
www.30gaokao.com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