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09 09:45:50 | 高考网
![]()
中国政法大学联系电话:010-58909122

中国政法大学是一所以法学学科为特色和优势,兼有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历史学、哲学、教育学、理学、工学等学科的“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011计划”和“111计划”(高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重点建设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直属于国家教育部,由教育部与北京市共建,正致力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现有海淀区学院路和昌平区府学路两个校区。

学校的前身是1952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四校的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组合而成的北京政法学院,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了校名。学校最初在北京沙滩红楼办学,1954年迁址至学院路。1960年成为国家确定的全国重点高校。“文革”中学校停办,1978年复办。1983年,北京政法学院与中央政法干校合并,组建成立中国政法大学。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了校名。学校形成一校及本科生院、研究生院、进修学院三院办学格局。进修学院后更名为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单独办学,2000年复并入中国政法大学。2017年5月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莅临中国政法大学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为学校的建设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学校被誉为“中国法学教育的最高学府”,在近70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为国家培养了各类优秀人才30多万人。学校是国家法学教育和法治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参与了自建校以来几乎国家的所有立法活动,引领国家法学教育的创新、法学理论的革新和法治思想的更新,代表国家对外进行法学学术和法治文化交流。同时,学校多学科和跨学科的人才培养模式也为社会输送了一大批人文社会科学高级专门人才,成为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人才培养的生力军。
学校现有在校生18143人,其中内地本科生9719人,内地研究生7642人,港澳台侨及外国留学生782人;教学科研岗教师1194人,其中高级职称752人,博士生导师277人、硕士生导师694人,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获得者占比达96.40%。高考网
学校设有法学院、民商经济法学院、国际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商学院、人文学院、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学院、光明新闻传播学院、中欧法学院、法律硕士学院、国际儒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港澳台教育中心、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科学技术教学部/法治信息管理学院、体育教学部、培训学院共19个教学单位。
学校设有法学、侦查学、政治学与行政学、行政管理、国际政治、公共事业管理、工商管理、经济学、国际商务、金融工程、哲学、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社会工作、应用心理学、英语、德语、法语、翻译、新闻学、网络与新媒体、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法治信息管理)、信息与计算科学共26个本科专业,其中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社会学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学校拥有39个博士学位授权点、7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和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法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理论经济学为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哲学、应用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中国史、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为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其中,法学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政治学为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证据科学入选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建设名单。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9个一级学科参评并全部上榜,其中法学进入A+档。
学校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重镇”,尤其是法学研究的重要阵地,是全国人大法工委唯一的高校“立法联系点”。学校设立了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门研究机构—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院,现有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1个(数据法治研究院),国家高端智库培育单位、国家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1个(人权研究院),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诉讼法学研究院、法律史学研究院),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证据科学研究院),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教育部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教育部教师法治教育研究中心、北京教育法治研究基地1个(法治政府研究院),教育部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直接联系单位1个(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中国政法大学基地1个,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1个,与最高人民检察院等省部级以上国家机关共建高层次研究基地9个。另有比较法学研究院、法与经济学研究院、全球化与全球问题研究所等重要研究机构9个,新型研究机构12个。
学校全面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不断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每年通过各类合作交流项目派出千余名师生赴境外交流学习,聘请数百名长短期外国专家来校讲学,培养国际型人才的格局已经初步形成。学校先后与55个国家和地区的290所知名大学、科研机构和国际组织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加入全球法学院联盟、欧亚太平洋联盟、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会、亚洲法律学会等国际团体,发起成立内地与港澳法学教育联盟。学校中欧法学院,是中国政府和欧盟在法学教育领域最大的合作项目。学校与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合作举办国际法专业双硕士学位项目,搭建了中外合作办学中美法学教育的高端平台。学校先后在英国、罗马尼亚、巴巴多斯共建3所海外孔子学院。
学校的校训是:厚德、明法、格物、致公。
办学理念是:学术立校、人才强校、质量兴校、特色办校、依法治校。
办学传统是:忠诚担当、艰苦奋斗、求真务实、奉法图强。
办学使命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法治文明作出贡献。
人才培养目标是:坚持德法兼修、明法笃行,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强烈家国情怀、高尚道德情操、扎实理论功底、卓越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学校将遵循国家教育方针和高等教育规律,弘扬传统,与时俱进,努力建成致力于法治中国建设的世界一流大学。
学生、教师基础数据截至2022年9月,其他数据截至2023年1月。
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本科类)专业介绍 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小编为您带来的是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本科类)介绍信息:培养目标:具备扎实的哲学基本理论素养,兼具法学、管理学等学科相关知识的,能够胜任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文化宣传、教育科研部门的管理、政策研究以及教学研究工作的复合型、实用型人才。本专业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综合素质;较系统掌握哲学专业理论知识,并熟悉法学、管理学等相关知识
中国政法大学MBA在职研究生申硕流程介绍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MBA在职研究生备受社会关注,中国政法大学MBA在职研究生教育已经开办多年,并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那么,中国政法大学MBA在职研究生申硕流程是怎样的呢?下面就让在职研究生教育网的老师为我们介绍一下。中国政法大学MBA在职研究生申硕流程介绍第一,网上报名。在2016年的十月份登陆需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进行报名,月
中国政法大学是几本-是985还是211学校?中国政法大学是几本大学?是一本还是二本三本学校?中国政法大学是公办还是民办?是985还是211院校?中国政法大学是不是野鸡大学?很多同学都很关注这些问题,本文将奉上这些与中国政法大学相关问题的答案。一、中国政法大学是几本?中国政法大学是一本大学。根据中国政法大学2022年在全国各省的招生批次可知:中国政法大学在江西、四川、安徽、贵州、青海、云南、广西
2023年中国政法大学高考录取分数线(预测) 关于2023年中国政法大学高考录取分数线(预测) 填报志愿,考生应该将最想上、预计门槛高的院校放在前面,将录取几率大的院校放在后面,也就是为报考设保底院校。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23年中国政法大学高考录取分数线(预测),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2023年中国政法大学高考录取分数线(预测)鉴于2023年中国政
2021中国政法大学排名2021中国政法大学排名中国政法大学有哪些,哪所大学政法类全国排名第一?最新全国政法类院校排名是怎样的?下面是2021中国政法大学排行榜最新数据,欢迎阅读。@@_2021大学排名_@@最新全国政法大学排名在中国政法大学排名中,中国政法大学排名第一,西南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并列排名第二。名次学校名称全国排名1中国政法大学652西南政法大学1262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特色专业中国政法大学最好的优势专业 中国政法大学有哪些重点学科和专业是广大考生和家长朋友们十分关心的问题,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中国政法大学重点学科和重点专业名单,包含国家级、省级、市级重点学科以及特色学科专业,供大家参考:1、中国政法大学重点学科名单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法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经济学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
中国政法大学有哪几个校区及校区地址公交站点分别都在哪里中国政法大学位于北京市,分别有2个校区,中国政法大学是一所以法学为特色和优势,兼有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理学、工学等学科的大学。小编在这里为大家整理出了中国政法大学各个校区地址及公交站点,供考生和家长用以新生入学报到之用。中国政法大学各个校区地址根据公开信息显示,中国政法大学各校区地址如下:1、中国政法大学(海淀校区
中国政法大学是211院校吗?中国政法大学(ChinaUniversityofPoliticalScienceandLaw),简称“法大”,位于北京市,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位列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2024-09-10 02:42:37
2024-10-25 03:19:09
2024-10-16 12:41:06
2024-09-30 17:58:45
2024-11-02 05:58:27
2024-10-15 21: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