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资讯 > 正文

苗族舞蹈的舞蹈种类(苗族舞蹈的分布地区)

2024-07-15 16:52:19 | 高考网

苗族舞蹈的舞蹈种类(苗族舞蹈的分布地区)相关内容,小编在这里做了整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关于苗族舞蹈的舞蹈种类(苗族舞蹈的分布地区)信息,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苗族舞蹈的舞蹈种类(苗族舞蹈的分布地区)

苗族舞蹈的舞蹈种类

——(苗语称“究给”)是一种男子边吹“芦笙”同时以下肢(包括胯、膝、踝)的灵活舞动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民间舞蹈。它广泛流传于各苗族地区。自娱性芦笙舞因其对舞者年龄、性别不限,故参加人数众多,通常在草坪、河坝或山坡空地上活动。常见的活动形式有两种,一种是男的吹小芦笙、女的持花手帕,男女各围一圈,围着一群吹大芦笙的舞者跳舞,踩着乐曲的节奏轻轻地摆动身体。另一种是由一对以上的芦笙手作领舞,众人(多为女性)跟随其后围圈而舞,动作随领舞者吹奏的曲调而变化。自娱性芦笙舞从动作特点上看,又可分为“踩”和“跳”两种,“踩”以两膝的轻微屈伸并踏着节奏向前移动为特色,“跳”是由动力脚落地后,下肢的颤动以及抬脚踹动,上身随之自然地摆动为特色。前一种动作娴雅、端庄,后一种动作柔和、潇洒。
习俗性芦笙舞分为两种,一种是每年过“花山节”时跳,这是男女青年联欢和选择配偶的佳期,这天所跳的芦笙舞,古时就称为“跳花”或“跳月”,多在月明风清之夜进行。有这类习俗的苗族山寨,一般都设有“跳月”的月亮场或“跳花”的花场。这类芦笙舞尤以黔东南地区盛行的“讨花带”和黔中地区盛行的“牵羊”较有代表性。第二种在广西融水一带盛行,舞时手挽手、身体前倾、顺圈往前跳,动作比较简单,参加舞蹈的人数常见为十二人,队形呈三人一横排、四人一竖排的长方阵。
表演性芦笙舞一般在节日或集会中以竞技或献技的方式进行表演。有的地方盛行以村寨芦笙队为单位进行集体比赛,如黔东南的从江县、傍洞一带,每逢年节,邻近各村寨以百十人为队同时吹跳比赛,参加比赛的芦笙队以能吹奏乐曲的多寡、声音是否优美、和谐以及动作和步法是否丰富、舞蹈的时间是否持久定优胜。有的地方则以个人竞技的方式进行。这种竞技一般都不设规定动作,每个芦笙手都有施展个人技艺的机会。这类芦笙舞的动作以矮步、蹲踢、旋转、腾跃等为多。竞技者有的以动作的节奏多变,迅疾激烈见长;有的则以能完成较多的高难度动作取胜。表演性芦笙舞内容十分丰富。盛行于黔西地区的有“巧喝酒”、“蚯蚓滚沙”、“滚山珠”和“芦笙拳”;盛行于桂西山区的有“过门坎”、“猴子上树”和“滚地龙”;盛行于黔东南地区的有“牛打架”、“斗鸡”等多种。前两地区所盛行的主要以展示高难技巧博取观众的喝彩;后一地区所盛行的主要是模仿禽兽的习性、神态,以表现出生活的谐趣引人入胜。
祭祀性芦笙舞通常是在木鼓、铜鼓的伴奏下跳的。舞者多为中、老年人。吹奏的大芦笙长达三尺至丈余。过去,这类芦笙舞只在“吃牯脏”(杀牛祭祖)时才跳。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中,表现出对祖灵的尊敬和怀念,动作稳重、迟缓。随着社会、文化的进步,苗族已很少举行这种有原始宗教色彩的祭祖活动了。因此,这类舞蹈现已不见了。
礼仪性芦笙舞也因其活动时的内容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活动形式和特点。凡属男婚女嫁、新屋落成等喜庆活动,则以动作跳跃、轻快,气氛热烈欢腾为特色。舞者也多在堂中起舞以示祝贺。在丧葬的仪式上,芦笙舞蹈的作用主要是对死者家属的安慰和向死者致哀。在这样的场合,除在入棺仪式上有跨过棺木的跳跃动作外,其余动作均沉稳而有节制。
鼓舞是边击鼓边舞的苗族民间舞蹈。鼓为木制,以牛革蒙于两端,置于架上敲击。苗族鼓舞有悠久的历史渊源。花鼓舞通常活动于春节及“六月六”“八月八”“赶秋”“赶夏”等民族传统节日。它的活动形式是由两人各持两根尺许长的鼓槌、分别站在鼓的两面同时击鼓,另有一人持单棒居中击鼓腰作伴奏。两者节奏要求统一,动作讲究对称。围绕他们舞蹈的男女均可,多寡不限。团圆鼓舞是种有歌有舞的鼓舞形式,舞时由一鼓手在场子中央击鼓伴奏,参加舞蹈的人则围绕着他,踏着节奏明快、时轻时重的鼓点,晃手摆腰地绕圈而舞。每跳完一段后就唱一段山歌、歌和舞交替进行轮回不断,直至兴尽方休。歌词多反映劳动生活和男女爱情的内容。舞蹈基本动作有“大摆”“小摆”“细摆”三种。晃手摆腰是“团圆鼓舞”独有的韵律和风格。跳年鼓舞除在伴奏上多用一铜锣外,其活动形式及动作风格特点与“团圆鼓舞”大致相同。单人鼓舞是湘西苗族普遍喜爱的表演性舞蹈。常在欢庆丰收及其它传统节日里表演。有男子表演、女子表演的两种。男子双手持鼓棒击鼓或双手握拳击鼓,舞蹈动作丰富,有模拟动物形态的动作和武术等多种,动作粗犷有力;女子则是在伴奏者敲击鼓边或铜锣的音响声中,双手各持鼓棒一根、边敲击着斜放在木架上的大鼓边舞蹈的。舞蹈动作多表现劳动生产和日常生活,有挖土、插秧、纺纱、织布和照镜、梳妆等,其风格特点除个别地方能见到激烈、豪放者外,大多较文雅、端庄。猴儿鼓舞是种技巧性较强的男子表演性舞蹈。它的近代从“单人鼓舞”和“双人鼓舞”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历史不过几十年,由于从事这种表演活动的人都必须是训练有素的,故至今苗族民间仍不甚普遍。在表演时,舞者的击鼓方法也有用槌击的和以拳击的两种。舞蹈的内容主要是表现猴儿进庙偷吃供果时无意中敲响了更鼓后惊慌和对鼓嬉戏的情景。动作有“倒上树”“偷桃”“抓痒”“滚球”“戏鼓”等,十分滑稽、风趣,富有戏剧性。踩鼓舞(苗语称“究略”)是种女子自娱性集体舞蹈。每年春节甚为活跃。其传统活动形式是:舞蹈开始时,由一名歌舞兼优的鼓手先唱一首号召青年妇女都来舞蹈的“踩鼓歌”,之后敲鼓为舞蹈者作伴奏。鼓手还具有指挥全体舞者变换动作、掌握舞蹈气氛的职能。舞蹈自始至终都是以鼓手为中心围圈进行的。舞蹈者因以佩戴银头饰、项圈、手镯,穿着厚实的花衣长裙为美,动作受到一定制约,使舞蹈相应地形成一种自然地甩手摆腰、轻轻地抬腿踢脚的风格特点。主要动作有“四方舞”“六方舞”“旋转步”等。木鼓舞有的地方也称“跳鼓脏”(苗语称“直质努”),是一种祭祀性舞蹈。过去仅在每隔十三年举行一次全族性祭祀活动“吃牯脏”时才跳,具有原始宗教色彩。最初,跳“木鼓舞”时使用的鼓,是将一根直径约一市尺,长约五、六尺的树干挖空,在两端蒙上牛皮制成的。按古老风俗,舞时要一新一旧同时使用,祭祀活动过后,就将旧鼓送往悬崖陡壁任其腐朽风化,新鼓则放置屋梁上保存起来,待下次“吃牯脏”时取下,与当年新制的鼓并用。“木鼓舞”,由于后来仅在男子中传播和普及,鼓手多由寨中男性长者担任,因此无论是活动形式或舞蹈动作、鼓点、击奏方法,均与以前大不相同了。如今在部分苗族山区已成为文化娱乐形式之一。所表现的也主要是一些如“斗牛”“宰牛”“狩猎”等与苗族人民生活和劳动有紧密连联的内容。上身前倾弓腰甩胯的舞姿、顺手顺脚的动作,以及在雄浑的木鼓敲击声的伴衬下奔驰跳跃的步法构成了它与众不同的风格特色。铜鼓舞(苗族称“究略高”)是用一头有面、中空无底、呈平面曲腰状称为铜鼓的打击乐器伴奏的舞蹈。也是我国南方少数民族一种有代表性的、源远流长的舞蹈文化。早在公元四世纪之前(春秋末期),铜鼓就出现在乐舞场面之中了。至今,苗族还保存着较完整的演奏形式和舞蹈形式。击铜鼓时“以绳耳悬之,一人执木槌力击、一人以木桶合之,一击一合,使其声洪而应远”(贵州《八寨县志稿》

苗族舞蹈的舞蹈种类(苗族舞蹈的分布地区)

苗族舞蹈的分布地区

苗族的“鼓舞”主要种类集中在湖南省西部、贵州省东南部清水江流域一带。
黔东南的苗族“木鼓舞”,是过去每13年才举行一次的“吃牯脏”大型祭祀活动时的“鼓舞”形式。节日时,舞蹈的男女狂舞三日,废寝忘食,通宵达旦,如醉如痴。
“花鼓舞”是湖南省凤凰、保靖、花垣等县苗族人民欢度农历“六月六”“八月八”“赶夏”“赶秋”等传统节日时,必有的自娱性舞蹈。届时,在举行盛会的广场中央,架起一面由三人负责敲击的大鼓。由两人持双槌敲击鼓皮,一人持单鼓槌敲击鼓梆,参加集体作舞的人们,没有人数和男女限制。作舞之前,击鼓者用本民族语言歌颂发明木鼓者的功德,以此作为对祖先的祭奠。然后,众人便在鼓点的伴奏下围鼓成圈翩跹起舞。这些作舞者的基本舞姿多来于各类生活动作的模拟,其中还加入一些武术成分,使舞蹈动作柔美而刚劲。《花鼓舞》的特点,是两位击鼓者在旋转、翻身或跳跃下表演多种对称性舞姿的同时,还能敲奏出和谐而统一的鼓乐。
苗族民间舞蹈《猴儿鼓》,是以三人或多人模拟猴子各种习性与击鼓姿态的男子表演性舞蹈。表演时,由一名鼓手在鼓后击鼓作乐,另一鼓面朝向穿猴装、画猴脸谱的舞者。舞蹈动作多为模拟猴子啃吃苞谷、荡秋千、看鼓、试鼓、惊鼓、相互嬉戏等。扮演猴子的舞者可用拳击鼓,也可以槌击鼓。整个“鼓舞”不但风趣、热烈、技艺性极强,而且具有一定的戏剧情节。苗族民间自娱性的《踩鼓舞》,是年节、喜庆集会,尤其是农历三月“姊妹节”时,必不可少的女子“鼓舞”。舞蹈时,先由一名少女边歌边走入场内,然后继续歌唱并击鼓伴之。歌词内容基本为召唤,如姊妹们不要错过时机,快来作舞等。随后,众多盛装的苗族姐妹便聚拢在鼓架周围,面对皮鼓踏节而舞。在舞蹈进入高潮时,外围的男女老幼观众也可进入舞场,组成若干层同心圆圈共同作舞。舞蹈动作自由、欢快,时有两腿颤抖而带动全身的特点。
流行于黔东南的《反排木鼓舞》,现已成为苗族节日庆典以及出访他国的代表性舞蹈,被邻国友人誉之为“东方迪斯科”。
新中国成立后,在苗族诸多种自娱性和表演性“鼓舞”的基础上,人们又创造出了由四人同时敲打作舞的《四面鼓舞》。这种“鼓舞”流传在湘西的凤凰县和贵州省松桃县苗族聚居的地方。该舞男女均可参加,四人分别站在鼓面前,双手持槌击鼓。在统一的节奏下边击鼓边表演规定套路。每一套路动作完成后,大家按顺时针方向换到下一鼓面位置,再进行其它套路的“鼓舞”表演,既有表演性又有娱乐性。
苗族演奏芦笙、以芦笙伴舞的历史,自宋代已有记载。清代刻本《广舆胜览》中的舞蹈形象与“每岁孟春,择平地为月场,男吹芦笙,女摇铃,盘旋歌舞,谓之跳月”,是对所谓《铜铃舞》的记载。
曾生活于洞庭湖畔的苗族先民,以鸟为图腾,因而今日苗族妇女的头饰银冠与彩条长裙,仍充满着锦鸡羽毛的斑斓色彩和飞鸟图案。至今贵州省黔南
苗族,保存着一种源于古代祭祀的大型舞蹈《芦笙堂》。表演时,由男子吹奏芦笙,专人敲击铜鼓,身着盛装、头戴银冠的少女,微乍双臂作鸟态款款起舞。这种情景与云南省开化出土的2000余年前铜鼓鼓面上的纹饰极为相似。此外,从云南省石寨山出土的铜鼓形贮贝器上的“击鼓歌唱图”中,可进一步窥探到苗族与古代百越部族及铜鼓文化间的密切关系。
在苗族的自娱性舞蹈中,还有头戴银冠、身着彩条长裙模仿锦鸡动态的《锦鸡舞》;头戴羽冠、模仿雉鸡相斗、跳跃、嬉戏,含有杂技技巧的男子双人《芦笙舞》和源于妇女刺绣、搓麻等家务劳动的《板凳舞》等。
中国苗族的支系繁多而分布广阔,形成了数量众多、内容丰富的歌舞品种。除以上介绍者外,贵州省“花溪苗”的《芦笙舞》、“红粘苗”的《跳硐》、“花苗”的《花树舞》、流传在丹寨县的《古瓢舞》、云南省苗族的《芦笙舞》、广西壮族自治区苗族的《芒哥舞》,以及《斗牛》、《牵羊》、《花棍舞》等,种类之多不胜枚举。 高考网

苗族舞蹈的舞蹈种类(苗族舞蹈的分布地区)

苗族舞蹈基本八个动作

高考网(https://www.30gaokao.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苗族舞蹈基本八个动作的相关内容。

苗族舞蹈基本动作:1、压腿,2、压肩,3、推脚背组合,4、踢后腿,5、劈叉跳,6、大踢腿,7、下腰,8、劈叉。

苗族舞蹈,就是指苗族地区拥有和传承着中国历史文化的遗产。苗族是歌舞的富有民族,仅苗族“鼓舞”一项,就近十种之多。且它的支系繁多而分布肢姿广阔,形成了数量众多、内容丰富的歌舞品种,体现着苗族“鼓舞”历史的悠久。

苗族民间舞蹈有芦笙舞、铜鼓舞、木鼓舞、湘西鼓舞、板凳舞和古瓢舞等。尤以芦笙舞流传最广。贵州的丹寨、台江、黄平、雷山、凯里、谷隆、大方、水城拦岁,以及广西融水等地,在每年正月十五、三月三、九月九等传统节日,和过年、祭祖、造房、丰收、迎亲、嫁娶等喜庆节日,都要举行芦笙舞会。

舞姿以四步为多,也有二步、三步、六步、蹭步、跳步、点步以及左右旋转等跳法。苗族一级演员金欧领舞的“苗族青年舞”,1963年已摄成舞蹈艺术影片《历衡绝彩蝶纷飞》,在美国、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地上演,深受群众喜爱。

苗族是歌舞的富有民族,仅苗族“鼓舞”一项,就近十种之多。苗族“鼓舞”在唐代《朝野佥载》上就有“五溪蛮,父母死,于村外闾其尸,三年而葬,打鼓路歌,亲戚饮宴舞戏一月余日”的记载,由此可见苗族“鼓舞”历史的悠久。

以上就是苗族舞蹈的舞蹈种类(苗族舞蹈的分布地区)全部内容了,了解更多相关信息,关注高考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高考网:www.30gaokao.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苗族舞蹈的舞蹈种类(苗族舞蹈的分布地区)”相关推荐
贵州2024艺考舞蹈种类 2024年舞蹈艺考新政策
贵州2024艺考舞蹈种类 2024年舞蹈艺考新政策

2024年艺考最新政策2024年艺考最新政策进行了大规模改革。2024年的艺考改革,从考试形式、考试内容、考试时间、作画工具、录取方式等方面,都对24届美术生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变革之后,看重的也不再单单是考生的专业能力,更多是对综合素质的培养。根据目前各省已经出台的相关政策来看,素描、色彩、速写三个科目的考察中,速写科目的变化最大,颠覆了以往传统的速写形式,将人物速写与美

2023-12-28 19:02:58
艺考舞蹈考哪些舞种
艺考舞蹈考哪些舞种

国标生可以考的大学国标舞艺考生可以考的大学有:华中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吉林艺术学院、怀化学院、华中科技大学、福建师范大学、赣南师范学院、巢湖学院、广州体育学院、广西艺术学院等等。一、报考院校华中师范大学(吉林)、杭州师范大学(浙江)、河北师范大学(河北)、吉林艺术学院(吉林)怀化学院(湖南)、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福建师范大学(福建)、赣南师范学院(江西)

2024-01-09 04:39:41
艺考舞蹈考哪些舞种?
艺考舞蹈考哪些舞种?

艺考舞蹈考哪些舞种?艺考舞蹈考哪些舞种?艺考舞蹈种类有:中国民族民间舞、中国古典舞、现代舞、国际标准舞、芭蕾舞舞蹈艺考考些什么?一、基本功考核由评委统一组织、统一测试,满分为100分。基本功测试的内容中,主要考察考生的开度、软度等一系列最基本的舞蹈功底。它包括外在条件和内在条件两种,也是舞者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二、完整剧目表演(完整舞蹈)

2023-12-26 14:55:46
广西艺考舞蹈类专业统一考试说明公布(2024年版)(关于舞蹈的文案)
广西艺考舞蹈类专业统一考试说明公布(2024年版)(关于舞蹈的文案)

广西艺考舞蹈类专业统一考试说明公布(2024年版)一、考试性质和目的舞蹈类专业省级统考是考生进入高校相关专业学习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测试,旨在考查考生学习舞蹈类专业应具备的专业基本条件与潜能,其评价结果是高校相关专业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本说明适用于舞蹈表演、舞蹈学、舞蹈编导、舞蹈教育、流行舞蹈、音乐剧等专业。考生可选择中国舞、芭蕾舞、国际标准舞、现代舞和流行舞5个舞种方向。

2023-12-20 19:34:14
2024舞蹈类艺考技巧 舞蹈艺考女生的所有技巧大纲
2024舞蹈类艺考技巧 舞蹈艺考女生的所有技巧大纲

高考舞蹈艺考的考试内容舞蹈艺考考试内容有把上搬、控腿,横叉,下腰,舞蹈片段,即兴表演,舞蹈基础知识等。基本功考核主要看考生的开度、软度等一系列最基本的舞蹈功底。舞蹈类专业艺考内容如下:1、专业基本条件考试内容:考官目测考生身高、体重、形体比例、腿型、相貌、气质等外形条件。2、专业基本能力:竖叉、横叉、下腰、中间搬腿(前、旁、后)。3、技能技巧考试内容:

2024-01-04 00:49:14
体育舞蹈可以考的大学 体育舞蹈可以考的大学
体育舞蹈可以考的大学 体育舞蹈可以考的大学

体育舞蹈可以考的大学体育舞蹈可以考的大学如下:1、北京体育大学:简称北体大,由国家体育总局直属,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务院确定的首批全国重点院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和入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2、上海体育学院:简称“上体”,是新中国成立后创建最早的体育高等学府,由国家体育总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共管。2017年入选首批国家“双一流”和上

2023-12-31 23:42:57
舞蹈艺考舞蹈的基本功(2024年艺考最新政策)
舞蹈艺考舞蹈的基本功(2024年艺考最新政策)

舞蹈艺考舞蹈的基本功舞蹈艺考舞蹈的基本功舞蹈的美在于追求瞬间的完美,而瞬间的完美在于坚持不懈地反复练习。所以在舞蹈艺考中舞蹈的基本功是非常重要。下面是我整理的舞蹈艺考舞蹈的基本功,欢迎大家分享。舞蹈艺考舞蹈的基本功1舞蹈基本功分广义基本功和狭义基本功两个概念。广义基本功指:舞者的基本站姿、坐姿;肌肉线条、肌肉能力;软开度开发、关节拓展;节奏感训练、乐感训练;灵巧度训

2023-12-29 08:04:27
舞蹈艺考学校 舞蹈生艺考可以报考的大学
舞蹈艺考学校 舞蹈生艺考可以报考的大学

舞蹈艺考学校舞蹈艺考学校有北京舞蹈学院、上海戏剧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山东艺术学院、中央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北京体育大学等等。如下:1、北京舞蹈学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所专业舞蹈院校,以高水平舞蹈理论研究、高素质舞蹈人才培养以及作品创作为主要任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2、解放军艺术学院。一般是指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唯一的一

2024-01-12 23:32:56